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健康中国行动把“合理膳食行动”做为重要行动,这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;食物营养、合理膳食是保障健康之基,也是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疾病之器。
2023年全民营养周时间:
5月14日-20日
2023年全民营养周传播主题:
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
宣传口号:
“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”
在营养周期间,营养科工作人员到营养餐厅发放营养周知识小册子,为食堂就餐人员讲解2022版最新膳食指南、膳食宝塔、老年人食谱等内容,了解老年人健康营养等系列知识,让患者及家属在就餐的同时学习营养知识。同时在医院就诊大厅候诊区域,向就诊的患者、家属发放宣传册,提议候诊等待期间放下手机,学习营养知识,倡导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1、食养的起源
最早可追溯至先秦,据《周礼·天官》记载,当时已有食医、疾医、疡医、兽医之分, 食医的主要工作是“掌和王之六食、六饮、六膳、百羞、百酱、八珍之齐”。
2、从食养到食疗
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以“五味”和“五脏”为核心,以《内经》理论为指导,首次提出了食治理论。专设食治篇,列果实、菜蔬、谷米、鸟兽项,分别阐述其食治功效。提出了“夫为医者,当洞晓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,食疗不愈,然后命药”,明确了食疗当优先于药物治疗。
3、食养的基本原则
(1) 合理膳食,饮食有节
《黄帝内经》确立了合理膳食、饮食有节的食养原则。主张饮食要合理膳食,指出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,……谷肉果菜食养尽之。”这一饮食原则为后世食疗学、营养学所遵循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(2)未病先防,食养为主
中医重视“治未病”。治未病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饮食的滋养作用。滋养正气,未病先防。《千金要方·食治篇》 “食能祛邪而安脏腑,悦神,爽志,以资气血”。“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,食疗不愈,然后命药”。元代御医忽思慧将调养饮食定为养生首务,指出:“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,故重食轻药。”
(3)三因制宜
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。
因时制宜: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之别,食材亦有清凉、甘淡、辛热、温补之异,故食养宜顺应四时而调整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以符合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。
因地制宜:不同地域,环境不同,生活方式不同,饮食也会有差异。因人制宜即辨证施食:婴幼儿、青少年、中年、老年等不同阶段;针对不同人群的食养,如健康人群、亚健康人群、慢性病人群;患者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。
“全民营养周”活动,旨在宣扬健康饮食倡导全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!